和元生物接待15家机构调研,包括浙商证券、华创证券、德邦基金等

Connor okx交易平台官网 2025-10-23 2 0

2025年7月29日,和元生物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7月23日接待浙商证券、华创证券、德邦基金、中原证券自营、仙人掌投资等15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和元生物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3人,为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徐鲁媛,证券事务代表赵雯,IR袁文琪。

据了解,和元生物CRO业务主要为细胞和基因治疗基础研究提供服务,客户多为高校及科研院所。2024年销售收入增长,客户群体扩大。在国内维持优势并提升占有率,同时开拓海外业务。其CDMO业务方面,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公司积极应对,截至2024年末有多项成果,新增订单金额可观,客户数量增长。

据了解,细胞和基因治疗新药开发所需关键设备和耗材部分仍依赖海外供应,但和元生物已与多家国内供应商合作,综合考虑选用设备和耗材。2024年公司管理费用因临港产业基地运行而增加,应收账款整体账龄结构合理,坏账风险较低。公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截至2024年末有692名在职人员,通过完善机制提高人效。

据了解,2025年5月9日公司股东华睿盛银及其一致行动人公布减持计划,拟减持不超1%公司股份。公司上市前股东股份已全部解除限售,控股股东等有减持承诺,除上述5%以上股东减持计划外无其他此类计划。公司将持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

调研详情如下:

问答环节

1、问题:公司 CRO 业务发展及客户情况如何?

回复:公司CRO业务主要为细胞和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提供基因治疗载体研制、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检测等 CRO服务,主要客户为高校及科研院所。2024 年实现销售收入 8,58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8.02%。截至2024年末,客户群体不断扩大,累计服务超过 12,800 家研发实验室客户。公司细胞和基因治疗CRO业务,目前国内维持原有优势业务稳健增长,积极开拓新业务、新渠道和新市场,通过研发搭建新技术平台及外部技术引进,不断推出创新技术服务,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研究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国内市场占有率;同时加大海外业务建设力度,以工具病毒载体制备服务、细胞株制备服务等核心产品为着力点,开拓海外科研服务市场,增强品牌知名度,为 CRO业务的长期发展奠定市场基础。

2、问题:公司 CDMO 客户是否还有自建产能的计划?

回复:相比小分子和大分子制药,细胞和基因治疗因复杂的技术机制、高门槛的工艺开发和大规模生产、严苛的法规监管要求、有限的产业化经验、差异化的适应症药物用量,更加依赖于专业的 CDMO 服务;新药企业若自建生产线,将可能面临产能利用率低、设备灵活性不足等问题,且工艺的转移、验证将带来较高成本,因此全球细胞基因治疗研发企业主要依靠 CDMO 公司,据 JP.Morgan 统计基因治疗CDMO 外包渗透率达到65%,远高于大分子药物的 35%;因此目前CGT领域的新药企业会更加慎重地考虑各方因素来决策是否自建产能。

3、问题:公司 CDMO 客户和项目数量情况?

回复:近两年,细胞和基因治疗 CDMO行业继续受宏观环境变化、国内创新药产业状况、下游需求等因素影响,项目执行订单价格处于低位水平。面对阶段性行业困难,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不断提升项目交付能力,进一步积累大规模生产工艺、技术转移、工艺表征及工艺验证的技术经验,并通过外部合作拓展新的技术,借助临港产业基地大规模产能优势,支持创新药企业推进后期临床项目,以构建从 DNA 到 NDA 的一站式 CRO/CDMO 解决方案的能力;同时发挥业务全面性、技术多样化、项目经验丰富等优势,在溶瘤病毒、AAV 基因治疗、CAR-T/NK、干细胞等细胞治疗以及 mRNA、外泌体等多个细分领域开拓新客户。截至 2024年末,公司累计协助客户获得国内外 IND批件 44项,累计承接各类细胞和基因治疗 CDMO项目数量超过 450项,其中 III期临床项目 4 项。2024年新增CDMO业务订单金额超过 2.7亿元,客户数量持续增长。

展开全文

4、问题:公司目前设备和耗材国产替代情况?

回复:细胞和基因治疗新药开发技术难度大,工艺稳定性要求高,但受限于国内上游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其所需的关键生产设备和关键试剂耗材等目前暂无法实现全部国产替代,部分主要环节仍存在由欧美等海外供应情况。公司从事的 IND-CMC 服务、临床及商业化生产服务等业务均需在符合 GMP 标准的生产环境下进行,且需保证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因此对于生物反应器、层析系统、超滤系统等生产及纯化设备和细胞培养袋、培养基、层析填料、血清、核酸酶等关键物料,根据客户需求,公司主要采购知名的国外品牌,但随着关键设备和物料的国产替代率的不断上升,公司已与多家国内供应商开展合作,从工业安全和项目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使用进口还是国产设备和耗材,以打造全面的、大规模、高灵活性 GMP 生产平台,更好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同时确保供应链安全并控制成本。

5、问题:公司管理费用情况如何?

回复:2024 年公司管理费用为 8,108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7.48%,主要为公司临港产业基地运行后,企业管理规模扩大带来资产折旧摊销、人员薪酬及福利、办公水电等日常管理费用增加所致。

6、问题:客户回款周期是不是会延长?

回复:截至2024年12 月31日,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8,500万元,其中账期1年以内为7,521万元,占比88.49%,合同资产账面余额2,233万元,其中账龄1年以内2,032万元,占比 91.03%,计提减值准备 122万元,计提比例5.47%。目前公司应收账款整体账龄结构处于合理区间,计提坏账准备充足。由于公司 CRO/CDMO 客户群体较多,且主要客户均为长期合作的优质企业,具备较强的履约能力和良好的信用记录,近两年,细胞和基因治疗 CDMO行业继续受宏观环境变化、产业投融资、国内创新药产业状况、下游需求等因素影响,客户应收账款账期略有延长,但总体坏账风险较低。

7、问题:请介绍一下公司人员规模情况,如何提高人效?

回复:公司是研发创新驱动的生物科技企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充足且稳定的技术和工艺人才是保障公司创新能力和服务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公司始终把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作为公司的核心任务,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保持人员合理流动,持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配置合适的人才。截止2024年末,公司在职人员总数(不含实习生及劳务人员)共计 692 人。为了进一步鼓励创新、提高人员效率,公司不断完善员工专项培养体系及关键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考核及激励机制,通过实施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限制性股票等方案建立了长效激励机制,使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保持一致,充分调动各层级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凝聚力,以促进公司发展战略有效落地和经营目标高质量实现。

8、问题:请问公司股东的减持计划是怎样的?

回复:2025年5月 9 日公司发布《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公告编号 2025-037),本次减持计划的主体为公司股东华睿盛银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37,965,217 股,占公司总股的比例为 5.8495%,为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前取得的股份,已全部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该股东因自身管理及资金需求,本次拟减持股份数量合计不超过6,490,367 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不超过 1%。该减持计划执行中,公司将严格遵循监管要求,按计划披露减持进展,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目前公司上市前取得股份的股东已全部解除限售,但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承诺在锁定期届满之日起两年内减持股票的,减持价格根据当时的二级市场价格确定,并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同时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的发行价;除上述5%以上股东减持计划外,不存在其他 5%以上股东减持计划。公司将持续夯实经营管理水平,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来源:金融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