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十五运会志愿者怎么上团队课?培训讲师:让“小海豚”在互动中“破冰”

Connor oKex交易所 2025-10-07 9 0

如何给十五运会志愿者们上一堂团队合作课?

在设立之初,这门课程就确定了实践活动的形式,以此来调动志愿者们的团队精神。但为了培训的集中和高效,课程最终选择在高校的阶梯教室内开展。这为担任志愿者培训讲师的陈思义提出了难题。

“没有户外的空旷场地,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就地取材,如何让志愿者动起来。”陈思义和课程组的其他讲师要在有限的室内环境中,利用手边轻便的物品设计集体互动环节,让数百名志愿者同时融入课堂。

视频 | 十五运会志愿者怎么上团队课?培训讲师:让“小海豚”在互动中“破冰”

经历近两个月的打磨,讲师们纷纷走上讲台,这门名为《志愿者团队建设》的课程正式揭开神秘面纱。课堂上洋溢的笑脸、互动中整齐响亮的口号,成为这门课程留在师生双方心中的深刻印记。

由于排课相对靠前,这门课程也隐含“破冰”的目的。“我们想通过调动课堂氛围,让志愿者相互认识和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将团队精神进一步融入十五运会的培训,乃至后续的志愿服务中。”陈思义告诉记者。

视频 | 十五运会志愿者怎么上团队课?培训讲师:让“小海豚”在互动中“破冰”

展开全文

讲师就位

护航“影响一生”的志愿者经历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东赛区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从2024年12月启动,广东全省累计有15.67万名大学生报名。经选拔的预录用赛会志愿者需接受通用培训、考核,正式录用后将被赋予“小海豚”这一身份标识。

志愿者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离不开科学和系统的培训。陈思义介绍,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志愿者培训由省执委会大型活动和志愿服务部牵头,梳理出9门赛会志愿者通用知识培训线下课程,涵盖全运会和残特奥会基础知识、志愿服务理念等内容,再由资深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对课程目标、方向进行审定。

至此,志愿者培训的“骨架”搭建完成,还需以丰富的课程内容填充“血肉”。

这最为复杂的一步,便交由陈思义等基层课程组讲师进行落地细化。讲师们带着各自的实践经验交流碰撞,共同敲定课程内容,最后进入广东17个分赛区98所高校开展课程。

2025年1月,陈思义参与广州赛区志愿者培训讲师的招募。他所在的广东环保集团党校,是广东省国资系统专业从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机构,致力于开发培育国企特色课程,创新开设粤培公开课,打通培训需求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长期的党校教学创新经验,让陈思义对这一新的身份倍感自信。在培训期间,党校通过调整排班、组织领导同事交流分享等方式,也为他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经历省市两级的选拔,陈思义最终获聘广东省省级讲师。

令人好奇的是,作为一名党校教师,为什么要选择成为十五运会的志愿者培训讲师?陈思义坦言,早在2010年,23岁还在上大学的他通过选拔,成为广东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一名志愿者,在开幕式和多项体育赛事中都有他服务的身影。

“做大型赛会的志愿者,是‘一次影响一生’的经历。”陈思义回忆,作为志愿骨干,他不仅要自身执行任务,还要带领小团队中的其他志愿者去完成服务工作,包括场地布置和维护、开幕式引导、地板检修等,持续一个月的服务,让他充分认识了志愿者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与其他讲师交流的过程中,陈思义也有了一个惊奇的发现,课程组中大多数的讲师都拥有服务大型赛会的经历,曾经都当过志愿者。“在课堂上,我们都很喜欢和年轻的志愿者们交流,也会课程中融入我们当志愿者的案例,碰撞出全新的观点。”

视频 | 十五运会志愿者怎么上团队课?培训讲师:让“小海豚”在互动中“破冰”

协作互动

团队精神在细节处见真章

“喜洋洋。”“在在在!”“乐融融。”“到到到!”“我们是——”“小海豚。”

在陈思义的课堂上,整齐划一的口号从阶梯教室的成排桌椅间传来,志愿者们同步完成拍手、跺脚和与邻座击掌等动作。既呼应十五运会元素,又用互动形式在志愿者心中埋下“协作”的种子。

《志愿者团队建设》课程的设计,始终围绕一个目标,即让志愿者在行动中理解团队精神。除了理论学习,讲师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互动用指令响应、拍肩传词和合作抬笔三个递进式活动拆解何为“何为团队”“何为志愿者团队”“何为优秀志愿者团队”的内涵。

在前期的课程设计中,由于场地和工具限制,陈思义曾担心,高校志愿者们会觉得互动环节重复且枯燥。而实际上,以合作抬笔为例,这些动作看似简单,完成过程中却需要与搭档反复磨合训练,并互相激励,才能确保动作完成度的提升。

细节处见真章,这也是大型赛事活动志愿者的工作特点。陈思义举例称,在杭州亚运会的110米栏比赛中,志愿者们两人为一组,一人负责推栏架车,一人负责摆放栏架,以此完成“抬、放、拉”三个步骤;为了精确完成这三个动作,志愿者们提前训练了上千次。“志愿者们要在服务中体现专业化、标准化,就要不轻视每个细节,不怕枯燥地训练,同时志愿者团队之间也要互相激励、互相帮助。”

视频 | 十五运会志愿者怎么上团队课?培训讲师:让“小海豚”在互动中“破冰”

作为十五运会志愿者通用培训的参与者,陈思义发现,规范化、专业化和系统化,几乎贯穿于师资团队组建、课程体系设计和评估机制完善等每个环节。

他介绍,对于师资团队,组委会都优先选择在志愿服务方面有工作经验的高水平师资,确保志愿者在服务技能、应急处理、团队协作等方面达到赛会要求;对于承办培训的高校,无论是场地的布置、高校志愿者的招募,还是现场的指引、签到流程,每个环节都非常专业和规范。

截至目前,陈思义已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体育学院等9所高校为志愿者们开展通用培训。自2025年5月起,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群体赛、提前赛等陆续在茂名、佛山、广州、珠海、湛江、肇庆等赛区拉开帷幕,部分赛会志愿者完成系列培训和考核后陆续上岗服务。

在通用培训与志愿者短暂结缘后,陈思义也一直关注着他们的上岗动态。随着十五运会开幕式脚步渐进,他有两个期待:一是希望志愿者之间能够相互支持和激励,展现出团队合作的精神;二是希望他们用专业服务让全国展示广东志愿者的精神风貌,奉献一场精彩的体育盛会。

文、视频 | 记者 黄婷 实习生 列绮童

图 | 受访者供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