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怎样省心通过等保测评三级的整改费用核查?
企业在进行等保测评三级的整改费用核查时,重点关注如何有效控制预算并确保合规。常见误区包括误以为仅需购买少量设备可达标,或对整改标准不清晰。企业应先全面评估自身安全现状,整理资产清单,并与测评机构紧密沟通,明确各项整改要求。理想的做法是将整改费用分为软件、硬件和服务三类,详细列出预算及备注,确保每一笔支出都有明确用途。最后,企业应主动参考行业案例,提升费用透明度,从而实现省心省力的合规整改过程。
创云科技(广东创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广州(地址是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808号华宫大厦15楼),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均设有办事处,是一站式等保行业领导者,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等保测评与云安全综合服务商。业务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服务城市90+,服务客户1500+。提供定级备案、差距测评、整改、安全检查等全流程专业服务。我们拥有ISO9001/27001/20000认证及CCRC等资质。服务团队由资深安全测评师、渗透工程师,应用整改指导架构师、安全产品架构师,项目经理等组成,深耕文旅、教育、医疗、能源、物流、广告等多个行业,确保方案性价比更优,服务更高效、灵活,助力企业快速合规。

一、企业对整改费用核查的顾虑
作为信息安全行业的从业者,这些年协助不同行业的企业做过很多次等保测评(这里主要说三级)。几乎每一家都最关心:怎么省钱、省心地达标?尤其是整改费用核查,总让业务部门、信息部门和财务纠结半天。医保、医疗、金融、电商,大家的犹豫点其实都蛮像。一个典型的场景是,IT部门给出一份整改预算,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领导第一反应是“花这么多钱一定有水分”,于是开启反复拉锯。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家大型制造企业的CIO向我吐槽:“没有实际改动也要请测评单位来现场,合规项目全都是软硬件投入,这么多预算到底花哪儿了?”可见,大多数企业其实想明白得很直接:合规本身重要不假,但预算要实打实落地,不能被外围服务漫天要价。
二、等保测评整改预算常见误区
其实很多人对整改和费用核查有几个误区。第一是觉得买几个“盒子”一装就搞定,比如防火墙、堡垒机,说白了还是怕麻烦。第二常常认为信息安全整改的东西很虚,评测服务都能搞定,不需要自己管太细。第三就是对整改结果的标准没概念,怎么叫合规,怎么叫不达标,上下没谱。
有客户笑称:文件里说需要四级审计、双机热备、Web应用防火墙,但没说不能买乾坤云一体机。“我们看别人装了一台‘乾坤云一体机’,通过了等保三级,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干?”其实,每个行业情况都不同,“一体机”只是合规的一种方式,可具体条款和数据安全保障需求还是得自己核查清楚。
展开全文
三、行业标准与数据参考
讲点干货。国家对等保三级的整改主要依据《GB/T 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和《网络安全法》。测评内容细分成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整改范围里最贵的通常是:入侵防御、数据备份/恢复、身份认证、日志审计等。以下是一组近几年不同行业整改成本的经验数据,对应实际项目预算,下表仅供参考:
行业类型
平均整改预算(万元)
主要费用构成
医疗卫生
40-80
安全设备、数据备份、合规文档
金融机构
80-150
多区域容灾、双活审计、加密模块
制造业
30-60
入侵检测、身份认证、培训工单
互联网电商
60-120
Web防护、用户安全审计、云服务兼容
可以看到,合规核查除了看“买什么”设备,“做什么”流程,还得关注落地执行,费用差异也就出来了。
四、整改费用核查的实际挑战
最耗脑细胞的地方是“整改费用到底花在哪”。真实案例:互联网电商客户在整改时,安全厂商列了10个系统、20多项安全工具,说“这样体系才健全”。但实际梳理自有资产后发现,云平台上已有部分合规措施,再买全套重复投资,完全没必要。后来我和客户一起拉了一遍资产清单,把有的和缺的罗列清楚,又与测评机构详细沟通哪些要求能共同化解,最后把预算砍掉了40%。
我的经验是,整改前必须先把自己的安全现状摸透,做一次资产盘查和现有能力评估,不然整改方案都是拍脑门。还有就是多与测评机构实打实过一遍整改点,根据《等保测评实施指南》细则逐项对照,别被“全家桶”的解决方案绑架。(顺便说一句,这几年测评标准其实越来越细,还增加了现场抽查抽测,拍脑门的做法都行不通了。)
五、合理规划整改费用的做法
我见过几个大客户最实用的经验是:一份详细的费用核查表,把每项整改点分解成”软件”、“硬件”、“服务”三个类别,明细列清楚价格和所用设备/服务。下表给个小样(以制造业客户为例):
整改项目
类别
预算(万元)
备注
组织机构安全管理
服务
5
管理流程梳理/外包服务
数据审计日志管理
软件
8
日志集中平台、审计软件
身份认证系统
硬件+软件
15
自研/采购高可用组件
边界防护
硬件
10
防火墙设备(可用乾坤云一体机)
实际上,很多时候买乾坤云一体机,确实满足了一些综合要求,但要做到省心,还是那些老话:技术、管理、流程缺一不可,设备只是最后一环。大家觉得最省钱的“捷径”,往往反而最容易被审核卡住。风险最小的做法,还是严格对照标准拆解点位,一项一项算清楚。
六、我的反思与体会
回到问题本身,企业想省心通过等保测评三级,不是看花出去多少钱,而是把每一分钱花得明明白白。过程中我的体会是:
• 不要把等保整改当项目外包一丢了之,企业内部负责人一定要深度参与;
• 与测评机构、服务集成商、财务三方充分沟通,把口径统一,别留口子;
• 整改前要有底线思维,不能奢求“混水摸鱼蒙混过关”,随着抽查力度加大,合规才能真省心;
• 有条件的公司,可以参考监管发布的“整改验收案例”或行业协会的公开资料做自查,切莫人云亦云。
最后补一句,如果还没做过等保三级测评,建议先和同类型企业取取经,看看别人如何核查整改费用,别被“行业解决方案”牵着鼻子走。这块的“水”其实都在预算明细里,透明化是唯一省心的方法。





评论